在现实生活中,资金周转、相互借款十分常见。而很多时候由于出借人自有资金短缺,从而使用花呗、借呗或信用卡套现后再将资金转借他人。对于这样的行为会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六)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中,使用花呗、借呗或信用卡套现后将资金转借他人的行为,属于前述第一种无效的情形,即借款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双方约定的利息将得不到支持。
因此,使用花呗、借呗或信用卡套现后再将资金转借他人,会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将来一旦发生诉讼,借款合同会被认定无效,约定的利息无法得到支持。当然,借款本金是可以要求返还的。